我當初被師父教導:把麵包屑丟在池子裡餵魚、把餅干丟到空中餵鳥的時候,要發願--希望你吃了這個,將來可以學五部大論;希望你吃了這個,將來可以學南山三大部、學備覽、學密宗道次第廣論。當初我們的上師把餅干、麵包屑丟給我們的時候,他的心裡已經在規劃跟構想一個很深遠的未來。從最初我們什麼都不知道的時侯,他就已經在關注著我們,一直到我們走到今天。他多生多劫以來在我們身上澆灌了無數的心血。 
-------------------------------------------------------------------------- 
慈悲是最吉祥的 出自【長壽王經】 

無量劫以前,閻浮提洲有兩個大國,兩國的國王從小就喜歡互鬥,長大當了國王,兩國又經常打仗。其中一位國王是長壽王,另一位是貪王。一次在長壽王打了幾次勝仗以後,貪王愈想愈不甘心,集合了舉國的兵馬,打算孤注一擲將對方擊潰。長壽王得知消息後,突然心境有些轉變,覺得這樣打來打去,只不過為了將對方的國家與人民併吞,就決定將國家讓給貪王,自己微服離開了王宮。 有一天,長壽王一個人在村莊附近的樹蔭下休息時,見到一位衣裝襤褸,似乎經過長途跋涉的老婆羅門走來。兩人問訊後,得知老婆羅門來自很遠的地方,因為聽說長壽王樂善好施,只要有人祈求,都會毫不吝惜地施予,所以希望找到長壽王對自己做些施捨,但是聽說他已出亡,找不到他而感到失望,長壽王聽了內心很不忍,不想讓老婆羅門失望,就跟他說:「我就是長壽王。很遺憾我現在無法再給予你什麼,不過新國王一直昭告天下,只要拿到我的人頭,就可以懸賞黃金千斤,所以你可以拿我的頭去換取黃金,你的心願就可以成辦。」婆羅門當然不願意,但長壽王說:「我是一心一意願意給你,請你不要推拒。」老婆羅門不忍心,便請他跟著一起去見貪王。貪王見到長壽王非常高興,因為從小的死對頭終於到手了,便命人將他綁在十字路口準備燒死,婆羅門也得到了黃金。 

因為貪王昭告全國要將他公開處死,臨刑那一天,長生童子就混在人群裡面看著父親。父親將要被燒死前,看到了長生童子,知道他很難過,便仰天長嘆對著天空說:「如果是一個真正孝順的人,就不要讓自己的父親懷著憂憤而死,所以,絕對不可以報復,絕對不可以傷害生命。如果這樣做,做父親的就可以含笑而死,否則讓父親憂憤而死,是極大的不孝。慈悲是最吉祥的。」長生童子不忍心看著父親活活被燒死,便先行離開了,長壽王也就被燒死了。 長生童子來到貪王的國家,開始為人演奏音樂謀生,因為非常善巧,得到所有王宮貴族的喜愛。有人又將他引薦給王宮裡的人,王宮裡的人發現他有很多技能,就讓他做很多事情,不論種田、管理,他都做得十分出色。有一天貪王經過時,見田整理得井井有條,便問管事者是誰種的?管事者便將長生童子介紹給貪王。貪王見他相貌堂堂,而且多才多藝,便問他會不會兵法、武術?長生童子說:「會。」貪王便跟他說:「我之前殺了鄰國的長壽王,但是他有個兒子我沒捉到,我怕他的兒子會來報復,所以你就當我的貼身侍衛保護我。」長生童子答應了,從此就做他的貼身侍衛。貪王每天觀察他,發現他的人品、條件各方面都很好,就愈來愈信任他。 

有一天貪王問他會不會打獵?兩人便帶著軍隊一起去打獵。貪王和長生童子騎著馬追著獵物,追到後來迷路了,也跟大軍失散了,三天都走不出森林,也沒有多餘的糧食。貪王實在又渴又餓,便停在樹下休息,他將身上的佩劍解下交給長生童子,對他說:「讓我躺在你的腿上先睡一下,由你保護我的安全,我好好休息後再去找我們的軍隊。」 貪王睡著後,長生童子拿著那把劍,看著靠在他腿上的貪王的頭,舉起劍想要砍下去,可是這時他想起了父親臨死前對著天空講的那段話:「慈悲最吉祥。」就決定先將劍收起來。結果貪王馬上醒來說:「我剛剛做了一個惡夢!夢見長生童子想報仇,他拿起劍想砍我,但又將劍收了起來。」長生童子說:「這應該是山裡的山神惡鬼故意要騷擾你,沒關係,我會保護你。」貪王又安心睡去。長生童子看著貪王的頭,又舉劍想要砍下去,他又想起了父親的話:「慈悲最吉祥。」遂又將劍收了起來。貪王又醒來說:「我剛剛又做了一個惡夢!夢見長生童子舉劍想砍我,然後又將劍收了起來。」長生童子說:「沒關係,我會保護你。」貪王又安心睡去。長生童子看著貪王的頭,第三次舉劍想要砍下去,這一次他想清楚了父親的話,下定決心:「不殺你了!不報復了!」他將劍收了起來。貪王醒來後又說:「我剛剛又做了一個惡夢!夢見長生童子舉劍想砍我,但這次他下決定不殺我了,把劍收了起來。」長生童子說:「沒錯!我就是長生童子。因為這是父親臨終前的教誡,我必須照著他的話做。」又說:「其實這三天我們不是真的迷路,出去的路我都知道,我只是在等待機會而已。」 

他們回國後,貪王大開宴席,問大臣們是否知道他是誰?有些人以前是長壽王的屬下,其實認得他,但是怕貪王會殺他,就說不知道。貪王向大臣們表明了長生童子的身份,並當眾宣佈:「他本來可以殺我,但他聽了父親的教誡決定不殺我,所以我決定將他的國家還給他。」 當時的長壽王就是後來的佛陀,長生童子是佛陀的侍者阿難,貪王則是佛陀的堂弟提婆達多。 
--------------------------------------------------------------------------- 
一句佛法 無量劫的付出 

佛陀本生故事常常一開頭就講:「在無量劫以前…。」一般人一聽到「無量劫以前」,第一個反應很可能就是:這是神話,或是譬喻吧。但是佛為什麼要講無量劫以前的事情?一定有祂的用意,而且一定對現在的我們有饒益,否則佛陀不會說。 

看佛陀本生故事一個很重要要領是:把無量劫的時空對照我們自己的這一生來看。譬如【福力太子因緣經】中,佛陀那四位弟子的討論:「到底是修容貌莊嚴的業,得到的好處最多呢?還是修精進的業?是修工巧明的業?還是修智慧的業?」如果用這一生的角度看,你會覺得這只是四個人的討論而已,但是佛陀會告訴你,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原因,而且它的原因往往要追溯到無窮久遠以前。 這四個人的討論和疑惑並不是這一生一時興起的念頭而已,它背後有很深遠的因緣。當佛陀最後為他們抉擇:「一個人修福業,得到的好處最多」時,這也不是佛陀的一個想法而已,這應該是祂多生多劫難行苦行,無數經驗的累積,最後祂告訴你一句:「一個人修福業,得到的好處最多。」阿難在長生童子那一世,得到了「慈悲最吉祥」那一句教誡。至少在那一生,佛陀曾經是他的父親,給了他很好的教育跟關愛,最後還用自己的生命告訴他:「不可以傷害生命,不可以報復,慈悲最吉祥!」。

 阿難是總持,他記下了佛陀無量無邊的教誡,但是現在我比較能理解了:多聞總持一方面是阿難的功德,一方面也是佛陀的恩德。因為佛陀告訴他的每一句話,很有可能都是過去生付出無量頭目腦髓跟心血,才讓他在那一生領納到那一句佛法。有時候佛陀是用說的,有時候是用做的。 

同樣地,上師講出來的每一句話,他身語意的任何一個造作,也都有他很深遠的用心。為了講這一句話、做這個動作給我們看,他可能已經付出很久了,我們也跟隨他學習很久了。所以不要輕忽佛陀對祂的弟子那一句話的教誡:「你造福業收穫最多。」也不要輕忽師父所講的任何一句話。這一句話的背後,可能是無量劫以來,無法形容的可歌可泣的付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nsili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