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生氣哪~~~。
----------------------------------------------------------
有一股不知打何處來的懶勁。論文口試,除非是自家師姐或師兄;否則,場地與口委需符合自行擬定的天時地利人和等囉唆要求,而且,題目還必須新奇有趣,那麼,勤奮好學的寫著筆記,是有可能剎那出現的。

當然,常常發生例外。
某一天,參加了兩場口試。與口試者同年進入碩班,常常一起玩樂。當天她們穿著得體、亮麗;大家紛紛來加油,胡扯吵鬧,場面溫馨。兩份論文主要是討論某因素與某因素間的相關,次級資料分析(相關性研究,是所上論文常玩的類型)。單薄了點(或說,非常集中論述火力)。一位口試委員不久前剛從所上博班畢業,建議中肯實在,具啟發性。特別是對於論文中的研究方法以及結果的分析,讓我這個對於相關性研究仍屬門外漢的旁聽者而言,簡直像撿到寶一般。尤其,學姊一再的提及:不要迷失在數字中,必須保持著對資料本質的品味與敏感。因此,許多分析以及工具的選定、使用,可以再更細緻,把本來具有豐富多變的樣貌呈現出來。結果也會因為對於資料態度的不同,而有更多分析詮釋的空間,舉了好多例子,釐清了我本來的模糊地帶。真可惜了,沒有錄音~~。另一位口委,不知所云,一副衛道者的清高模樣,所言所語如清風般,於耳邊淡淡飄過,沒留神。(這段評論值得商榷,這可能與我的智識積累有關,因此,抓不到她到底想說什麼,老覺得她其實想傳道),最後是她們的指導老師。就這樣,氣慢慢的冒上來,終到了極度不平與憤怒的狀態。
--------------------------------------------------------------------------
她們的meeting,有很大部分是將跑過的資料呈現成圖表---給老師看。好啦,若是同意兼滿意,便可以繼續玩這個因素;如果不滿意,那麼另外再找一個來跑吧,重複以上的過程。這樣子的循環有止盡的一天嗎?等到有了兩個因素,且彼此之間具顯著相關,那就可以停止了(是的,學生那時候就出運了)。整本論文,老師身影處處顯現,學生變得說句話都戰戰兢兢。

這是在做什麼?練習跑資料與製作圖表的技藝嗎?還是要更了解某個議題?是訓練學生成為聽話的孩子,還是應該要朝哲學家的方向邁進?論文的精華---方法學的討論、資料的有趣、結果的撰寫與呈現,留下大片的空白。於是,形成了口試委員轉變成指導老師的角色,花了太多的時間與精力在解釋方法學以及資料的內涵(這不是口試前就應該準備好的?是呀,通常應該是口試時呈現的一部份),指導老師卻只有來一句:XX,妳有想要再回答什麼嗎?初稿,指導老師只有看到第二章-文獻探討,其他都迅速瀏覽,點點頭之後即付印。這樣子過度主導論文,但是卻沒有給予學生應有的指導,我著實受到驚嚇!
-----------------------------------------------------------------------------完成報告與簡短的應答之後,大家陪著口試者等待宣判。開門的那一刻,第一句話竟然是:妳的題目要改(心臟不強,真的承受不了,譬如:我就是快休克的那一個)。就這樣,匆忙的修改著當下就必須更動的部分,花了好一會,方才拿到那只簽名單(這時候只能苦笑,不是嗎?)。忙亂之後,指導老師卻說:妳這個可以發三篇PAPER,今天晚上跑什麼與什麼給我,明天我要(大意如此)。

看著那一幕,其實眼淚已經快奪眶而出了。怎麼會這樣?她沒看到學生都回答不出來某些問題嗎?她沒看到學生的論文有那麼多的洞口要補嗎?她一定不知道,其實口委的若干問題,學生不太了解吧?為什麼還只會叫人跑資料?發PAPER為什麼要掛在嘴上?很抱歉我直接聯想的是--指導老師要求她們一定要發,而且第一個名字要掛老師。(什麼!!)我們是一起進來唸書的,大家都很年輕。對於研究所,抱著一股嚮往與期待。可是,兩年下來,大部分的同學,卻已熱情退卻,滿心期待著完成必備程序的那一日,研究對她們而言既不有趣也不深刻,只剩技藝熟悉以及不斷的遵命罷了。這是怎麼回事?研究所的出口與入口,是被誰把持?怎麼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
還跟我說女性主義與充權?其實自己就是學術殿堂壓迫人的兇手之一。(這句話又再度值得商榷了,畢竟寫作者心情過度激動)

我為我的姊妹們不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nsili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