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的火車站不多,西部東部各約3.4個。

對於一個剛剛從火車上走下,打算從此「站」進入某個城鎮的旅客、過客或歸人而言,它不僅是第一印象,也是一個城鎮的風味以及氣質表徵。

花蓮車站的轉變,可以依據年紀為分界而細細回想。記憶之初,月台以鐵皮作為屋頂、骯髒的候車長椅讓人寧願坐在地下、垃圾總是肆意的隨處出沒;現在,月台地板以及台上裝置藝術處處可見此縣作為一個出產大理石原料產地的優勢,而本極度枯燥的地下通道,開始將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縱高轉變為景深 -- 走入長通道,可以看到不同緯度的國家公園景緻,頗有巧思。台東及宜蘭車站與花蓮車站類似,都有一股開闊的氣勢,雖然不若花蓮投予如此龐大的資源修建車站,但是仍可以從中看出其欲借用「車站」表現當地特色的企圖心。

台中車站,真是夢靨!我竟然在一個號稱台灣重要城市的車站中,感受到了濃濃50年代的混亂味。空間分割規劃非常糟糕、動線設計零分,大量的旅客在擠在一個莫名其妙的建築內 -- 等待、詢問,指示圖示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不太容易理解他在寫什麼)。如果此站真於近年重新設計整修過,那請把建築師的畫像拿出來讓大家膜拜一番。

彰化的員林站,雖不混亂,但是著實過度陳舊,令人有耳目一「舊」的新奇。月台以鐵皮為頂也就算了,竟然還有鏽洞可以窺天(員林是彰化的主要鄉鎮吧)!主建築體低矮、月台狹小,霎時給人置身在台灣懷舊劇集的逼真臨場感。

雖然西部車站只去過幾個,但是就僅以此與東部主要的車站相比,還是令人困惑!人口數遠倍於東部縣市與城鎮,怎麼入口這麼「寒酸」。因為火車站利用的人數相對少嗎(便利的高速公路讓人選擇以其他的交通工具往來於西部的各個行政區域之間)?因為東部要發展觀光,所以投資了大量的經費以及心力在火車站建築上嗎?

所以,一切便理所當然?────────────────────────────────

車站設計,我總覺得是一個地方首長的責任。他/她的眼界、人文素養、美感經驗、對於地方發展的期許與方向,可以從地方的車站看出。特別是車站作為一個出入口,提供了一個讓人離開、進入的過渡區域,必須要濃縮精華、展現特色,給人一個最初以及最後的瞥見印象。

殊不知,有些地區儘管沒落了,仍可以以一個保存著地區以及時代味道的車站,繼續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nsili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