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3  meeting

這場討論,果然花了很長的時間。開端是「格局」,生命格局。妳的生命格局可以有多大?妳如果不知道跟「人」學,那麼,就不可能成為人才。妳如果沒有助人熱忱,那就不可能成為人才。

老大用這兩句,直指出個人慣有的「成見與傲慢」習氣;也間接告訴了我過往的人觀與世界觀是多麼的狹隘。
      
他修習佛法一段時間,深知這「世界」非常的棒,可以打破、開展一個人過往的格局侷限。他也知道我現在「在哪裡」,並且..….需要……決定。(這一次的選擇,對於我來說,其實是未知…,可能…全盤性的影響了未來個人的發展。) 

為什麼會沒有強烈的理解熱情,也害怕著……。害怕什麼?目前喜愛的文化與社會人類學,讓我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去、最想做什麼、好像稍微可以知道/掌控未來的發展、或許可以開心、盡心、勞心一輩子,來了卻我對於不平等的不耐,以及對於文化世界的好奇探索。而理解另外一個可能的世界之後,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生命、可能失去了目前這一股「事事有趣、事事好玩」的心情、可能會到一個「不知何在」的地方、可能會不再歡喜戀昔塵世風光與變幻、可能會不再這麼熱切於參與創造一個新的方法,來解開社會文化地理間交叉關聯的迷團、可能會錯過很多人、很多有趣的故事。

若是用老大使用的語言來說:「無限生命」,是第一難;離苦得樂,是第二難。
 
既然與老大相遇了、既然他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既然他想讓我可以更好(這個選擇,注定會發生),那麼,佛法......我就........試試看吧?

2005/10/14  宜娟老師

繼士禹老師之後,我又煩了宜娟老師好一會兒。主要想知道她當初進入的障礙何在,以及「確定」了什麼。宜娟老師的障礙過程跟我略有相似之處--「為什麼這個不可以,非要用你的說法?」。她給了我一個很棒的答案---佛經就像樹幹、世間的學問知識就像樹枝--不是互相違背而是彼此相關,甚至讓你本來的價值更加穩固。

而我目前年紀以及發展狀況也是一個障礙。這本來是我立定志向之後,開始邁步走的第一年。人類學相關的學習過程與經驗,雖然短暫,卻可以讓我可以自在快樂,不論處在怎麼樣的地方,都可以依著觀察探索的新奇有趣心情來度過;突如其來與范老大相遇,我卻感受到了之前的志向、目光可能太淺,世界的寬廣我其實根本不知道。

根本的阻礙在於學習態度太差。以為目前走的這一條路可以、以為你說的其實我現在學的都有、以為…..我了解,所以,學習的熱忱以及態度不對哪。這樣狹隘「局」,老大正在努力幫我破、幫我跳。宜娟老師說,她覺得研讀佛經、習佛法,不僅不是辛苦與迷濛不確定,反而是解脫生死、自在快樂,以及,當你在規劃的路途中面對逆境時(路程中總是會遇到逆境),能夠處理因應。

如果我的傲慢與成見不「破」,永遠不可能有什麼進展。妳的一生將只能這樣。非常有可能幫不了別人,也幫不了自己……
 -------------------------------------------------------------------------------------------------------
「弟子五相:正住、具慧、希求、敬重、屬意。」 學習者,必須以此自勉,努力做到五相具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nsili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