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田野日誌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Jun 09 Thu 2005 21:28
  • 長廊


其實短的很,而且高,每次上課都要等很久的電梯。View超差;完全感受不到天氣的變化;沒有可供互動的開闊空間,實在是一個標準的溫室空間設計。推甄的時候晃過幾間,就屬這個研究所的味道最差。遠離主要的校區頗遠就已經是一個很致命的缺陷,還將本來為實驗室設計的空間拿來當辦公室,那你就可以知道這個空間,人不是本來主要的考量點。

然而,我還是選了這個所,非常乖巧地待了兩年。原因很單純:當時所上的六位老師,有五個都是可以幫我開窗的人;而且招生人數少,可以和老師以及同學有較多的接觸討論。尤其,想待在這個城市唸碩士,其他縣市的相關科系都未納入考慮範圍。
-----------------------------------------------------------------------------

consili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31 Tue 2005 03:00
  • SORRY

來不及了!現在的我若要回答這一個終極答案,僅能真實且無限感慨地說:『SORRY~~』
----------------------------------------------------------------------------
一旦開始把一個『地區』視為田野,那麼,相信每一位工作者對於每一次的造訪都會細細提出:『現在發生了什麼?』『我在做什麼?我應該要再做什麼?』『這是這樣嗎?這樣對嗎?』。上述諸問題,於這段日子緊緊跟隨,混合成一股壓力與動力的複合物。

從一個簡單的行為問題出發,開始了探索以及拼圖的過程。縱使一路跌跌撞撞迷迷糊糊,然而,總還是會在將所有的叉路走了個遍、犯下一堆錯誤之後,迎向最終的出口。若將行為置於時空架構中,那麼被批為過度『唯心主義』的文化關注,個人卻認為其於精神以及哲學上的解答,實乃一值得投予學術資源的出口。這一回,我竟然沒有走到這個出口!

consili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午搭上了往台北的自強號列車,坐在車窗邊的座位上,看著秀林鄉景色快速自視線中後退,呼~~這個熟悉親切卻又遙遠陌生的地區,在此正式的向你說聲:『再見~~』。

因為這個田野過程,對於某些社會群體以及現象,產生了強大的熱情和興趣;一個研究生手亦自此磨練中,看到了一條個人希冀的研究道路。趁著某些感受仍然新鮮,先擺在前頭記載下來。田野研究,除了研究方法書上對於研究者進入田野時的建議之外(如: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兩造之間的權力不對等;報導人以及守門員的選定;經費、能力、時間、對象以及場合的考量等,諸如此類的共通經驗以及研究設計原則,都可以在一般的質性研究方法學書中找到,不過,進入特定田野的細節,卻惟獨透過經驗分享才能得到。這個研究,深刻的感受到農漁民『看天吃飯』的命定以及無力感。進入田野期間,天氣可以從艷陽高照到大雨滂沱;昨天還穿無袖上衣,今日卻必須找件厚一點的外套搭上。另外,隨身攜帶的包包,最好可以有防水功能;並且永遠有在困難環境中紀錄田野資訊的能力與設備。『永遠』這個詞一下,就恐怖啦!我便常常遇到攝影、紙筆都難派上用場,記憶力成為了唯一可一依靠的器材的狀態。主要是因為天氣的變化,導致過程中適當的紀錄成為不可能。除了田野紀錄的困難,還有幾點瑣碎的整理:

小叮嚀一:裝扮自己的形象。由於研究主題以及此田野特性,我所選擇的衣著裝扮,可以在個人相簿中直接看到。整段田野期間,皆是以這種衣著風格出入田野。千萬不要穿無法防水的鞋子(布鞋、平底鞋);夏日要有受各式各種蚊蟲叮咬的心理準備;準備一定長度的棍棒,以增加自己面對看門狗兒朝你狂吼叫時的對峙籌碼(我是用可以伸縮且隨身攜帶的雨傘)

consili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了最後一站,和平

這一次不打算使用之前通一設計的田野紀錄格式,只想順著思緒所至,將感受與影像轉成文字。
(喝!不專業的表現又添一筆。) 

consili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03 Tue 2005 07:46
妙的就是,主要待在田野的時間,有2/3以上都在下雨。

濕搭搭的,很討厭!錄音器材水氣十足;、紙筆紀錄派不上用場、數位相機這種高科技產品,更是必須妥善藏好,唯恐它受任何的損傷。離開田野之後,後續處理動作之繁複,往往有成為器材小奴隸的錯覺。不過,在『工作期間』有太多事情必須注意與紀錄(生手就是那麼事事新鮮),因此,分散了濕黏的不適感,即使是雨天,長時間待在田野也不是問題。加上居民並未特別防範--這是一群對外來者不具有敵意的社區,那股熱情與善意,讓我們不論氣候怎麼惡劣,都自在。
-----------------------------------------------------------------------------
一般的雨天反應是什麼?      

consili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不是一次就可以蒐集完成。必須二次、三次或多次的往返出入於研究田野中。

初次面對一個陌生且佔地廣闊的行政區域,除了一直必須處理『狀況外』的呆樣,還要將所有的感受、資料整理成一個系統性的思考框架,依此框架不停的進行比較、修正,以成為自己對於田野概況的掌握圖像。

雖然看起來不過是三行的敘述,卻是一段『煎熬』遠大於『趣味盎然』的時光。構思一個可以將不同層次納入的架構,就已非常折騰人;一種無能為力的沮喪更是如影隨形,考驗自己繼續走下去的勇氣。由於是田野研究,置身在現場,給了一股『正確』探索的真實肯定。也因為是在田野,研究者極難馬上縮小自己的探索圈圈;會碰到許多遠超出自己假設預期的社會生活內容。譬如:酒扮演著什麼角色(特別是此地對於酒會引起的健康危害知覺,遠甚於其他成癮性物質,但是此物卻又頻繁的出現在各種場合)?所處的地理區域不同,會有怎麼樣的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些離市區非常近、有些雖然靠山但是卻不能用山--主因是國家公園座落於此、有些既不靠山也不靠海、還有些社區不靠山卻靠海)?工作型態所帶來的生活方式影響與內涵為何(這裡主要是不定時不定點的團體勞動建築工作)?以及指導老師一直好奇的一個重點-這裡的『未來觀』是什麼?民族融合以及社會流動的可能(會和其他族『通婚』嗎、有向上流動嗎)?這些問題,遠比本來帶去的問題還要迫切核心。

consili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